青海德令哈光熱發電項目動工 千億級市場待撬動
來源:中國泵閥商務網 點擊量:6434
【中國泵閥商務網 市場分析】近日,中廣核太陽能開發公司青海德令哈50兆瓦槽式光熱發電示范項目正式開工建設,這是近年來國內光熱發電產業開工建設的商業運用項目。在沉寂了數年之后,國內一向慢熱的光熱發電產業再次進入人們視野。
光熱發電被認為是比光伏更加清潔的能源,不少央企已籌謀布局多時。但這些項目進展并不順利,德令哈項目建設也一度被延遲。如今,德令哈項目的開工,業內人士認為2014年將是國內光熱發電行業開始進入商業化發展的關鍵一年,這個千億級的市場在等待著投資者。
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站的優勢
說起光熱發電,必定會聯想到光伏發電,兩者都是利用太陽能進行發電的可再生能源技術。但是相比之下,光熱發電有著獨特優勢——穩定性以及電網友好性。
青海德令哈光熱發電項目動工 千億級市場待撬動
光熱發電是利用太陽光中的熱能轉化成動能并使用汽輪機進一步轉化為電能的過程。而光伏發電是利用太陽光中的可見光形成光電子,使用半導體吸附并形成電流從而實現發電的過程。
在儲能系統方面,光伏發電需要電池進行儲存,使用壽命短,損耗大。而光熱發電是通過一些介質如熔融巖,水等材料進行熱存儲,通過儲熱可實現24小時連續發電,彌補了太陽能發電的間歇性,這對于光伏來講,可是明顯的優勢了。
在電網友好性方面,光伏發電產生的是直流電,而光熱發電是和傳統火電一樣的交流電(50Hz準三相交流電),與現有電網的匹配性更好,可直接上網。
此外,光熱電站主要裁量是玻璃和剛才,兩者恰恰是國內目前產能過剩嚴重的產業。“發展光熱發電不僅可以消納過剩產能,還能轉變成優勢產能下的輸出,光熱必將成為繼高鐵之后,整體走出去的大型基建項目”。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副會長姚志豪博士說。
光熱發電建設為何遲遲不開工?
7月1日上午,中廣核青海德令哈50兆瓦槽式光熱發電示范項目正式動工。該項目位于青海德令哈太陽能發電基地內,將分兩期建設10萬千瓦槽式光熱發電項目。首期規劃1座5萬千瓦槽式太陽能發熱電站,年發電量約為2.5億千瓦時,預計將在2016年10月建成投產。
但經查閱項目歷史資料發現,在2012年時,中廣核太陽能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韓慶浩曾表示,總投資20億元的德令哈光熱發電項目,原計劃應該是在2014年10月完工。
目前,我國光熱發電行業整體還屬于系統示范階段,并無商業化在運電站。既然光熱發電比光伏發電有明顯的優勢,為何光熱產業多年來都處在“深閨”中?業內人士認為,光熱發電產業難上位出逃光熱上網電價,投資前景不明朗。
興業證券預計,今年下半年能源局或將出臺光熱發電示范項目細則,隨后示范項目上網電價將確定,電價有望達1.2元/千瓦時(有可能達到光熱產業聯盟建議的1.38元/千瓦時)。
中信證券分析師王祥麒則預計,隨著首批商業化示范項目的啟動,2017年至2018年,我國光熱技術將有望實現光伏發電1元/度的上網電價水平。
此前,有業內人士表示,當前光熱發電示范電價存在兩種選擇,即“統一示范電價”和“一事一議原則定電價”。統一示范電價執行簡單,核定困難,而一事一議原則可以充分考慮各個項目的實際情況,保證項目在保本基礎上擁有合理盈利水平。但該方案的缺陷在于,各開發商會不自覺地對比各個項目的電價額度,現階段也難有充分理由為每個項目確定足夠合理的電價。同時,這也可能滋生權力尋租。政府部門采取“一事一議”的原則來定示范項目的電價的可能性很大。
雖說光熱發電的政策瓶頸待破,但技術難題也同樣限制了我國光熱發電行業的發展。
有業內人士表示,激活國內光熱發電市場不能“坐等”上網電價,在核心技術尚未突破之前,沒有必要大興補貼。姚志豪也介紹說,光熱發電電站前期設備成本很高,需要自主研發才能降低成本,所以科研成本也非常大。“光熱發電站的開發商需要具備一定的實力,因為光熱電開發都是一體化,企業必須要能提供一套系統的整體解決方案。”
千億級市場待撬動
2010年時,大唐新能源曾以令業內咋舌的0.9399元/千瓦時的價格中標內蒙古鄂爾多斯的50兆瓦槽式太陽能熱發電特許權示范項目。但中標數年來,因根本無法做到這個價格,項目至今沒有實質進展。目前,我國平均的光熱發電成本為1.38元/千瓦時。
雖然眼下看來,進入這一行業都是資金雄厚的央企,但據CSPPLAZA研究中心統計,截至今年5月,除了中廣核和浙江中控在德令哈的兩個工程,國內不少項目都還處在前期準備階段,或是因為經濟性考慮,前期階段完成后就已經擱淺,短期內沒有動工的跡象。
相較于國外同行,中國的光熱發電已經起步較晚。目前,光熱發電累計裝機已經達到4GW,主要集中在西班牙和美國。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工商聯在一份關于扶持光熱發電的提案中指出,我國當前正處于光熱發電產業化的窗口期,應該盡快制定光熱發電產業的政策支撐體系,建議給予我國光熱發電1.38元/千瓦時的電價補貼標準。
據業內人士處透露,浙江中控在德令哈50MW塔式項目,一期10MW上網電價的報價超過1.5元/kWh,但因無電價支持,后續40MW項目仍然在等待政策。
根據“十二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到2015年我國將建設完成1000兆瓦光熱發電裝機。王祥麒認為,到2020年,國內光熱發電市場或將達到千億級別。
據中廣核太陽能公司負責人介紹,光熱發電是清潔、環保能源,是一項具備成為基礎負荷電源潛力的新興能源應用技術。
盡管都是利用太陽能,資料顯示,與光伏發電等相比,光熱發電更加連續、穩定,避免了昂貴的硅晶光電轉換工藝,主要利用大規模陣列拋物或碟形鏡面收集太陽熱能,并通過換熱裝置提供蒸汽達到發電目的,成本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
光熱發電被認為是比光伏更加清潔的能源,不少央企已籌謀布局多時。但這些項目進展并不順利,德令哈項目建設也一度被延遲。如今,德令哈項目的開工,業內人士認為2014年將是國內光熱發電行業開始進入商業化發展的關鍵一年,這個千億級的市場在等待著投資者。
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站的優勢
說起光熱發電,必定會聯想到光伏發電,兩者都是利用太陽能進行發電的可再生能源技術。但是相比之下,光熱發電有著獨特優勢——穩定性以及電網友好性。
青海德令哈光熱發電項目動工 千億級市場待撬動
光熱發電是利用太陽光中的熱能轉化成動能并使用汽輪機進一步轉化為電能的過程。而光伏發電是利用太陽光中的可見光形成光電子,使用半導體吸附并形成電流從而實現發電的過程。
在儲能系統方面,光伏發電需要電池進行儲存,使用壽命短,損耗大。而光熱發電是通過一些介質如熔融巖,水等材料進行熱存儲,通過儲熱可實現24小時連續發電,彌補了太陽能發電的間歇性,這對于光伏來講,可是明顯的優勢了。
在電網友好性方面,光伏發電產生的是直流電,而光熱發電是和傳統火電一樣的交流電(50Hz準三相交流電),與現有電網的匹配性更好,可直接上網。
此外,光熱電站主要裁量是玻璃和剛才,兩者恰恰是國內目前產能過剩嚴重的產業。“發展光熱發電不僅可以消納過剩產能,還能轉變成優勢產能下的輸出,光熱必將成為繼高鐵之后,整體走出去的大型基建項目”。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副會長姚志豪博士說。
光熱發電建設為何遲遲不開工?
7月1日上午,中廣核青海德令哈50兆瓦槽式光熱發電示范項目正式動工。該項目位于青海德令哈太陽能發電基地內,將分兩期建設10萬千瓦槽式光熱發電項目。首期規劃1座5萬千瓦槽式太陽能發熱電站,年發電量約為2.5億千瓦時,預計將在2016年10月建成投產。
但經查閱項目歷史資料發現,在2012年時,中廣核太陽能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韓慶浩曾表示,總投資20億元的德令哈光熱發電項目,原計劃應該是在2014年10月完工。
目前,我國光熱發電行業整體還屬于系統示范階段,并無商業化在運電站。既然光熱發電比光伏發電有明顯的優勢,為何光熱產業多年來都處在“深閨”中?業內人士認為,光熱發電產業難上位出逃光熱上網電價,投資前景不明朗。
興業證券預計,今年下半年能源局或將出臺光熱發電示范項目細則,隨后示范項目上網電價將確定,電價有望達1.2元/千瓦時(有可能達到光熱產業聯盟建議的1.38元/千瓦時)。
中信證券分析師王祥麒則預計,隨著首批商業化示范項目的啟動,2017年至2018年,我國光熱技術將有望實現光伏發電1元/度的上網電價水平。
此前,有業內人士表示,當前光熱發電示范電價存在兩種選擇,即“統一示范電價”和“一事一議原則定電價”。統一示范電價執行簡單,核定困難,而一事一議原則可以充分考慮各個項目的實際情況,保證項目在保本基礎上擁有合理盈利水平。但該方案的缺陷在于,各開發商會不自覺地對比各個項目的電價額度,現階段也難有充分理由為每個項目確定足夠合理的電價。同時,這也可能滋生權力尋租。政府部門采取“一事一議”的原則來定示范項目的電價的可能性很大。
雖說光熱發電的政策瓶頸待破,但技術難題也同樣限制了我國光熱發電行業的發展。
有業內人士表示,激活國內光熱發電市場不能“坐等”上網電價,在核心技術尚未突破之前,沒有必要大興補貼。姚志豪也介紹說,光熱發電電站前期設備成本很高,需要自主研發才能降低成本,所以科研成本也非常大。“光熱發電站的開發商需要具備一定的實力,因為光熱電開發都是一體化,企業必須要能提供一套系統的整體解決方案。”
千億級市場待撬動
2010年時,大唐新能源曾以令業內咋舌的0.9399元/千瓦時的價格中標內蒙古鄂爾多斯的50兆瓦槽式太陽能熱發電特許權示范項目。但中標數年來,因根本無法做到這個價格,項目至今沒有實質進展。目前,我國平均的光熱發電成本為1.38元/千瓦時。
雖然眼下看來,進入這一行業都是資金雄厚的央企,但據CSPPLAZA研究中心統計,截至今年5月,除了中廣核和浙江中控在德令哈的兩個工程,國內不少項目都還處在前期準備階段,或是因為經濟性考慮,前期階段完成后就已經擱淺,短期內沒有動工的跡象。
相較于國外同行,中國的光熱發電已經起步較晚。目前,光熱發電累計裝機已經達到4GW,主要集中在西班牙和美國。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工商聯在一份關于扶持光熱發電的提案中指出,我國當前正處于光熱發電產業化的窗口期,應該盡快制定光熱發電產業的政策支撐體系,建議給予我國光熱發電1.38元/千瓦時的電價補貼標準。
據業內人士處透露,浙江中控在德令哈50MW塔式項目,一期10MW上網電價的報價超過1.5元/kWh,但因無電價支持,后續40MW項目仍然在等待政策。
根據“十二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到2015年我國將建設完成1000兆瓦光熱發電裝機。王祥麒認為,到2020年,國內光熱發電市場或將達到千億級別。
據中廣核太陽能公司負責人介紹,光熱發電是清潔、環保能源,是一項具備成為基礎負荷電源潛力的新興能源應用技術。
盡管都是利用太陽能,資料顯示,與光伏發電等相比,光熱發電更加連續、穩定,避免了昂貴的硅晶光電轉換工藝,主要利用大規模陣列拋物或碟形鏡面收集太陽熱能,并通過換熱裝置提供蒸汽達到發電目的,成本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
- 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泵閥商務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泵閥商務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泵閥商務網www.goobeach.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泵閥商務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評論